内蒙古伊图里河国家湿地公园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伊图里河镇境内国家湿地公园
内蒙古伊图里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伊图里河镇境内,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图里河林业有限责任公司生态功能区内。湿地公园横跨伊东、大其拉哈、觉苟荀、喀喇其四个林场,主要由伊图里河及周边沼泽、滩地、林地等组成,总面积14850.5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2434.72公顷,湿地率83.73%,涵盖了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森林沼泽、永久性河流、永久性淡水湖五个湿地型。结合湿地公园资源分布特点,将湿地公园划分为湿地保育区、合理利用区两个功能区。内蒙古伊图里河国家湿地公园是大兴安岭国家森林步道北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优势及生态地位尤为突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内蒙古伊图里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伊图里河镇境内,内蒙古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伊图里河林业有限责任公司生态功能区内。湿地公园横跨伊东、大其拉哈、觉苟荀、喀喇其四个林场,西南起始伊东林场27林班,东北终至喀喇其林场44林班,地理坐标为东经121°33′56″~122°15′17″,北纬50°36′48″~50°45′14″,东西长50余公里,南北宽20余公里,总面积14850.56公顷。
地质地貌
湿地公园处于大兴安岭北段西坡主脉岭脊腹地,伊图里河河谷地带,整体地势东高西低,地质构造属新华夏隆起地带,周边地貌以中、低山为主,起伏不大,山脉大多呈东西走向。土壤主要有棕色针叶林土、黑钙土、草甸土、沼泽土。
气候特点
湿地公园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受西伯利亚冷空气影响,寒冷而干燥;夏季受季风及暖气流影响,短暂且多雨。平均年积温1235.2℃,平均相对湿度70%,多年平均降水量455毫米,年均日照时数2530小时,最大冻土深度4米,无霜期为65天左右,年平均气温-5.2℃,最高极端气温36.5℃,最低极端气温-53℃。
水文
湿地公园内主要水体为伊图里河,属额尔古纳河水系根河的支流,发源于大兴安岭北段主脉西坡喀喇其林场境内,河长96.6公里,流域面积112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2.24亿立方米。伊图里河自东向西横贯整个湿地公园,湿地公园内流程为60公里。
伊图里河是额尔古纳河、根河的重要水源支流,担负着根河、额尔古纳河的水源供给,维系着大兴安岭林区呼伦贝尔草原水资源平衡、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安全,和大兴安岭林区其它水系一起构建了祖国北疆绿色生态屏障。
资源情况
湿地资源
湿地公园内天然湿地资源丰富,湿地分为沼泽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三个湿地类,包括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森林沼泽、永久性河流、永久性淡水湖五个湿地型,湿地公园总面积14850.56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12434.72公顷,湿地率83.73%。
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沿河两岸,以森林沼泽和灌丛沼泽为主,泡沼和草本沼泽零星分布,沼泽湿地总面积为12210.80公顷。
河流湿地为永久性河流,由伊图里河主干河道及上游支流水面组成,面积为205.70公顷。
湖泊湿地为永久性淡水湖,主要分布在湿地公园东界伊图里河干流源头处,各个林场也有零星分布,面积不大,总面积18.94公顷。
植物资源
湿地公园处于寒温带针叶林区,植物区系多以西伯利亚植物区系为主,另外,有少量长白山植物区系和蒙古植物区系。主要植被类型为草甸植被沼泽植被兴安落叶松生长发育在不同地形部位和各种不同的土壤上;在山坡上部,阴坡或半阴坡有少量白桦、落叶松混交林;阳坡或半阳坡有少量白桦、山杨混交林呈团状分布;在河流两岸分布的主要植物有河柳、樾橘、山丁子、刺玫、丛桦、线叶菊、地榆及禾本科、莎草科植物。
湿地公园内共拥有植物81科248属465种,其中有维管束植物22科35属46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大花杓兰,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有钻天柳,自治区级重点保护植物有樟子松偃松兴安圆柏红瑞木细叶百合蒙古黄芪笃斯越桔手掌参等。主要常见植物有兴安苔草、小叶章、苔草、地榆、苣荬菜、河柳、越桔、绣线菊、山丁子、野豌豆、兴安落叶松、白桦等。
动物资源
湿地公园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野生动物提供了优良的生存空间。按照动物地理区划,湿地公园的动物属古北界和东洋界。
据调查及相关资料统计,湿地公园内有脊椎动物23目40科13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包括金雕细嘴松鸡原麝貂熊紫貂,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0种,有花尾榛鸡赤颈䴙䴘大天鹅小天鹅白额雁苍鹰棕熊黑熊水獭猞猁雪兔等,中国珍惜濒危动物有驼鹿
主要景观
七道沟景区
七道沟景区位于伊东四里地七道沟大桥南侧,是湿地公园的主入口和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有湿地保护管理站、生态停车场、百米大桥、宣教长廊、森林湿地观景栈道等基础设施,并规划建设科普宣教馆、观鸟设施等宣教展示平台,结合科普节事活动的开展,使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学习到更多关于湿地方面的知识,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
盘山道观景栈道平台
盘山道观景栈道位于伊东林场盘山道半山腰,紧邻S301省道,交通极为便利。栈道由兴安落叶松实木打造,曲径蜿蜒,郁郁葱葱,全长500米,共420节台阶,沿途设有4个休息平台供游客攀爬时驻足休憩,栈道顶峰为大型观景台,观景台与下方湿地落差近百米,可俯瞰伊图里河流域核心湿地的壮美。
自然景观
湿地公园湿地保育区内有十余个相通的天然湖泊,组成了大兴安岭林区腹地已知海拔最高的天然湖泊群,其中最大湖泊为卜奎泡子(库布春湖),为伊图里河正源,是罕见的河源湖、分水岭湖。七至九月份湖面开满白粉色睡莲花,湖岸草甸开满蓝紫色马兰花,湖心浮萍,白鹤游走,水獭潜泳,鱼跃鸟鸣,堪称林区奇景一绝。
湿地公园生态环境保护完好,河流湖泊纵横交错,水质清洌,绿树葱葱,迷人的湿地风光与碧波林海交织出一幅秀美的山水画卷,是不可多得的自然天堂。
功能分区
综述
按照科学合理规划的要求,根据规划对象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单元的完整性,同时坚持分界范围明显、分区功能明晰、资源特色突出、便于管理、生态系统完整性等基本原则,将湿地公园功能区划分为两个部分,包括:湿地保育区(12977.6公顷)、合理利用区(1872.96公顷)。
湿地保育区
规划通过实施水岸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保护、湿地文化保护及管理能力建设等工程措施,对伊图里河湿地资源严格保护保育,维护湿地公园良好的水质,营造优美的湿地景观,为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繁衍生息场所。规划对该区域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除必要的保护、监测等管理活动外,不得开展任何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无关的活动。
合理利用区
在充分保护现有湿地资源的基础上,规划建设少数民族文化体验园、密林探幽等景点,主要开展湿地观光、体验项目,同时,结合湿地公园特色,定期开展湿地植物节、 冰雪游览节以及林区民俗体验节等,建成后将成为人们了解湿地保护、体验湿地景观的绝佳场所。
该区在不损害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情况下,规划充分结合当地特有的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 建设科普宣教馆、观鸟设施、湿地观景栈道等宣教展示平台,结合科普节事活动的开展,使游客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学习到更多关于湿地方面的知识,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
该区紧邻镇区,铁路、公路便捷, 便于开展维持湿地公园日常工作的管理服务活动。用地条件适合建设管理、接待和服务等基础设施,包括游客接待中心、安全保护设施、医疗服务站点、停车场等。
开发建设
品牌建设
2013年12月31日,国家林业局发布《国家林业局关于同意天津武清永定河故道等131处湿地开展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工作的通知》(林湿发〔2013〕243号)文件,批准建设内蒙古伊图里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
2016年,内蒙古伊图里河林业局批准成立内蒙古伊图里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并下设伊东监测管理站、大其拉哈监测管理站、觉苟荀监测管理站、喀喇其监测管理站。
2019年9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级自然公园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公布关于内蒙古伊图里河国家湿地公园等3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范围调整拟定方案。内蒙古伊图里河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由6014.90公顷调整为14850.56公顷;功能分区由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五个部分调整为保育区、合理利用区两个部分;湿地类型由2个湿地类4个湿地型调整为3个湿地类5个湿地型。
2019年12月2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2019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情况的通知》(林湿发〔2019〕119号)文件,内蒙古伊图里河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试点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2021年6月7日,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列入自治区重要湿地名录。
基础建设
湿地公园通过科学的保护、恢复和管理,实现更好的保护和恢复其丰富的湿地生物多样性,最大程度的发挥湿地应有的功能成为大兴安岭岭脊腹地森林—沼泽湿地保护与科学研究基地、额尔古纳水系生态安全的保障、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并以其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湿地景观为主体的区域,将成为居民休闲娱乐、身心再生之所,同时成为生态、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和首选目的地,以及湿地科普教育的示范基地。
交通线路
湿地公园主入口位于伊图里河林业局局址驻地伊图里河镇东南2公里处(伊东七道沟大桥)。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国铁牙林铁路伊加铁路、S301省道、G322国道(在建)、牙伊公路均途经湿地公园。
地址: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牙克石市伊图里河镇伊东七道沟大桥(导航:伊图里河国家湿地公园)
火车站:牙林线、伊加线(伊图里河站伊东站
公路:S301、牙伊公路(牙克石市伊图里河镇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7 10:50
目录
概述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